旋转于引力与分秒之上
虽然以上谈及的历史属于怀表时代,但如今,陀飞轮手表依然是制表业的超级明星。它是制表技巧的象征,原先陀飞轮的最大缺点—高达天文数字的制作成本和要求苛刻的制作技巧—如今却其成为最大的资本。相信陀飞轮三个字早已被众人牢记在心,但是这种功能的本意早已不被人关注,因为最早的发明人希望能够应用它而使表款走时精准,而如今却因为制造、装配和调校这个机构都非常花工夫,所以被人理解为复杂功能手表。
几年前曾经一度盛行陀飞轮手表,几乎每个品牌都要推出这个功能,尤其在2004年,共有30多款陀飞轮表问世,其中既有在高级制表业中享有盛誉的资深品牌,也有初涉表业的全新品牌。宝玑公司在这一年生产了1000只陀飞轮表,相当于全世界制表师在过去200年该装置问世后的制作总数。陀飞轮热潮揭开了新的一幕。最近5年间,陀飞轮的数量与形态成为新的话题,在一只手表中容纳两个甚至更多的陀飞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多轴立体或者球形的陀飞轮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陀飞轮的未来面貌将是如何,或许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随着钟表创新的不断深入,陀飞轮在材料与结构上的改变将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