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世界
在钟表设计者的眼中,手表相对局限的空间或许并不足以包容他们对于无尽宇宙的全部理解和遐想。于是,更加立体化的时钟成为了他们传递视觉之美的另一载体。此外,对于设计者而言,比之手表历史更为悠久的时钟与古老而精深的天文学概念相结合,在文化属性上似乎也拥有着更多的契合点。
积家Atmos 566 Newson空气钟,自1928年问世伊始,这一通过温差变化获取动力的经典之作至今已流传了近1个世纪。在这件由澳大利亚著名设计师Marc Newson为积家量身定制的作品中,对于复杂钟表有着特别情愫的Marc Newson以晶莹剔透的Baccarat水晶为外壳,而印有天体星象图的蓝色盘面则在明暗光影的勾勒下呈现出球形的轮廓。时、分刻度均匀地分布在密布天体和星象的北半球星空上,6点位则设置有月份转盘和时间等式,如此复杂而精密的机械构造在空气能量微乎其微的驱动下,却唯美地演绎出了水晶球世界中正在上演的时间魔法。
位于沛纳海木星仪基座上的圆形截面所显示的万年历
沛纳海木星仪,这是沛纳海为纪念其与天文学先驱伽利略之间的微妙渊源而特别设计的作品。这款配备有万年历的天象时钟以地球为中心,可分别显示太阳、月球、木星及其四颗主要卫星(即所谓的麦迪奇行星)的位置。1610年,伽利略正是借助由他本人所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历史上首度发现了这四颗围绕于木星的卫星。其后它们则被依次命名为Io(木卫一)、Europa(木卫二)、Ganymede(木卫三)和Callisto(木卫四)。
沛纳海木星仪以地面观测点为基础,两个半球的合体代表着宇宙苍穹,中间以象征赤道的金属带相连,在金属带上同时还镌刻有十二星座的纹饰符号。在木星仪中,地球被设置于中央位置,其它星体则依据自然规律在其四周运行,整个球体中饰有覆以强力夜光涂料的星座图,可在黑暗中逼真地将繁星夜空呈现于眼前。而球体上所展现的夜空一如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般在进行缓缓移动,其每23小时56分钟完成一次公转,这一结果恰好等于一个恒星日。
在下方的红木基座中,承载着用以驱动时钟和天象运转的复杂机芯,错综复杂的支杆和平衡锤系统支撑着形体并使之保持平衡。基座上的圆形截面通过四个窗口提供包括星期、日期、月份和年份在内的万年历功能显示,该万年历直到2100年才需要进行首次调校。而设置于红木基座上的钟盘则可如手表般显示当前的时间,6点位的动力储存显示呈现出这款时钟在每次手动上弦之后,可拥有长达40天的运行时间。
沛纳海木星仪
无独有偶,与沛纳海木星仪所呈现的宏观世界相比,欧克林博士为雅典所打造的另一件天文杰作“地球行星钟”似乎也不遑多让。这个顾名思义的天文载体不论在任何时候或任何方位,均能精准地显示太阳、月球及恒星与地球之间相对的准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