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芝柏邀您重温《毕业生》
电影《毕业生》摄制于1967年,一个“反文化的时代”,年轻人背叛了沉默的上一代所无法反抗的中产阶级的伪善与物欲,他们找到了可以团结起来爆发反叛能量的方式,他们试图拆毁重建,他们寻找出路。《毕业生》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诞生,以典型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叙事手段向观众讲述了何谓“反叛”:出身优越、学习优秀的常青藤毕业生如何挣扎于顽固的世俗封圈中,如何试图反抗,如何最终逃离“苦海”。
GP芝柏邀您重温《毕业生》
而电影《毕业生》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正因为它所表现的生存状态是大多数人的必经,而非偶然的个体,它以一个毕业生的心理磨砺来补缀主流的社会伦理观念,又完好无损地呈现了一块幸福、光明的价值蓝图,即使放置到今天的2016年,这样的主题仍然成立,并且值得探讨。
GP芝柏邀您重温《毕业生》
影片中有一幕,本恩穿着潜水服从屋子里走出来,镜头以本恩的视角,透过潜水眼镜看外界世界。昂贵的潜水服就像他个人看似辉煌的经历,但在他的眼里,一切却是个沉重的负担,举步艰难,呼吸沉重,听不见声音,只有各种无声的挥手与微笑。他的内心对这个世界充满无助与迷茫,他逃避、排斥、拒绝,但纵然跃入水底,享受了片刻的寂静无声,现实仍然是现实,它仍旧被摆在水面之上,仍旧等待正视与面对,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