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的前世今生
珐琅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初的法国,后流入瑞士等制表国家,从十八世纪开始盛行,流传至今。珐琅是个洋名字,过去提及外国货的时候常用。珐琅,俗称珐蓝,又称洋瓷,也就是我国流行的景泰蓝,因其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传入我国后以音译称为“珐琅”,后因兴盛于大明景泰年间,又以亮丽的蓝色抢眼,故称为“景泰蓝”。其实“景泰蓝”应只是指“掐丝珐琅”一种,并不指所有的珐琅制品。而且也不始于大明景泰年间,只是民间叫惯了而已。珐琅传入中国以后,能够被中国人很快地接受并吸收改进,创造出景泰蓝来,并不奇怪。因为中国人早就开始烧制琉璃制品,而琉璃的成分与珐琅并无大的差异。
百达翡丽古董珐琅时计
在中国出现最早而且较多的是清代宫廷表,由于清帝及宫廷中对于钟表的喜爱,使得大量外国钟表进入我国,宫中自己也制作了不少钟表,这些钟表通常以镀金、珐琅、玻璃、彩绘、活动机械等作为装饰手段,所以留下大量珐琅钟表。如今的现代腕表多以技术见长,但优雅的珐琅表还是极受欢迎,价格不菲。那些具有历史与工艺价值的古董珐琅钟表更是拍卖场上的抢手货,价格惊人。在我国景泰蓝一般用于制作各种器物,欧洲国家的钟表传入我国以后,特别是宫廷中开始自行制作钟表之后,也大量制作景泰蓝风格的钟表,或将景泰蓝装饰片镶嵌在钟表上,形成独特的中国钟表风格。我国晚清至民国时期,对于以珐琅或烧蓝等为装饰手段的钟表称为“蓝钟”或“蓝表”,其绘画表现内容主要为西洋人物、田园风光、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及历史事件等,也有外国使节为向中国宫廷送礼而定制的中国风格的钟表。后来又出现了专门应用户要求订制的珐琅画或人物画怀表,更成为送礼佳品。在那个时期,珐琅钟表空前兴旺,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拍卖会上还时常可以看到,并且价格不菲。
_“中国显贵”时计(百达翡丽)
约1820年在日内瓦制造,由伦敦伊比利出口至中国
从外观上看,珐琅与玻璃十分相似,它们的成分也是大致相同的。珐琅与瓷器及琉璃瓦表面的釉料大致相同,为半透明的玻璃质物体,是以铅丹、石英、硼砂、玻璃粉等矿物质熔制而成。珐琅的基础颜色为白色或无色,其它多种颜色是加入不同的原料烧制合成而来的。例如锑为黄色、金为红色、铑为黑色、锰为紫色、氧化钴呈蓝紫色、氧化铜呈蓝绿色、氧化镍在含钾时呈红色、在含钠时呈黄绿色,等等。正因为珐琅具有这样丰富的色彩,又具有经久不变色的特性,才使它成为多种贵重用品的最佳装饰手段,从西方到中国,古往今来一直受到青睐。
“广东港口的欧陆工厂”时计
1830年在日内瓦完成制作,同样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
除欧洲以外,在当时的世界钟表市场主要有印度、中东和中国三地都喜欢珐琅表,但风格大不相同,珐琅画的主题也很不一样。除了珐琅以外,印度和中东国家喜欢满镶宝石或钻石的表,而中国人比较喜欢镶珍珠的表,也就是所谓的“珠子口怀表”,很多怀表外壳上都镶着一圈珍珠,至今还有不少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