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卡罗素之父
卡罗素(Carrousel,意为旋转木马)的概念最早被提出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旅居英国的丹麦籍制表师巴纳•伯尼克森(Bahne Bonniksen)提出来的,他发明了一种价格更具优势、结构更为简单、走时更为精确的擒纵装置,并于1892年取得专利,从而令更多的时计受惠。
卡罗素的设计初衷与陀飞轮如出一辙,基本原理也是将擒纵机构和摆轮搭载于一个围绕轴心转动的框架载台上。不同的是,卡罗素与陀飞轮两者在旋转方式的实现上自成一派。陀飞轮采用固定齿轮,通过框架的旋转为摆轮和擒纵装置提供动力。而卡罗素则不设固定齿轮,它有两个独立又互补的运转轮系,全部由第三齿轮带动。 双齿轮传动链中,一条控制框架旋转,另一条为擒纵系统的运行传输动力。相较而言,卡罗素的设计理念更为复杂,制造时需要更多的部件。因此,它能提供更强的动力传送,能量减弱时振幅损失也较小,从而拥有更加稳定的速率。
首款一分钟同轴卡罗素腕表
当Blancpain宝珀组建团队首次打造适用于腕表的卡罗素时,这一尘封已久的制表艺术终于得以重见天日。2008年,宝珀卡罗素首次亮相巴塞尔钟表展,成为世界上首枚卡罗素腕表,也是历史上第一枚一分钟飞行卡罗素表,并拥有最长的动力储存。
卡罗素陀飞轮腕表
2013年,Blancpain宝珀首次将将在钟表界享有盛名陀飞轮和卡罗素两大调速系统完美融合,呈现钟表界又一开拓性杰作。该款腕表于12点钟位置和6点钟位置分别搭载飞行式陀飞轮和飞行式卡罗素,3点钟位置为日期视窗。两款机制同中有异,旋转不息,于腕表内绽放夺目风采。通过连接两款独立旋转框架的差动齿轮系统,两个调速系统共同将位差平均化后,最终显示出走时快慢;外部上链表冠则为两个发条盒同步均等上链,从而赋予时计卓越的精准度和充裕的7日动力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