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份,在日内瓦、香港和北京三地举办了多场钟表拍卖会,虽然地点不同,但是人们对于拍卖的热衷程度,尤其是对“中国表”这样一个特有门类的喜爱,以及中国人参与拍卖的巨大热情,却表现得空前高涨。
20世纪70年代,在石英表盛行的年代,机械手表却举步维艰,但当时成立的钟表拍卖行Antiquorum,却逆风而上,再次将机械钟表的永恒魅力展现给世人,使拍卖行成为藏家、行家和用家收集、购买古董钟表以及现代手表的重要平台,而更有意义的是这种平台使钟表的市场投资、收藏鉴赏以及历史文化等内涵,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机械钟表的复兴也与这类平台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董表颇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上流社会阶层中兴起佩带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机械手表的风潮,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们认识到钟表的真正魅力在于精密机械之间的运动;另一方面,人们在“滴答”的声响中不仅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安稳,而且能够通过古雅的手表释放出内心中蕴涵的怀旧心态。因此,手表收藏也逐渐成为收藏领域中一股强劲的力量。传统的表类收藏主要体现在怀表类别,但是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的价值观趋向于既实用又现代的手表,所以古旧与当代的手表逐渐地成为拍卖场中的主角。
与其它收藏品相比,表类收藏具有以下的优势:容易携带、便于收藏,随时随地可玩可赏;融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从一件表可以窥探整体艺术世界;合理的拍卖价格门槛,容易形成系列收藏,获得收藏、研究的乐趣;东西方市场都能够接受,中国的乾隆是钟表的超级爱好者,西方的富豪,比如亨利·福特、约翰·皮尔庞特·摩根都是钟表收藏的大家;表由不同的工匠打造,将静态没有生命力的零件最后变为具有动态美感的机芯,不仅凝聚了人的智慧,而且是能够一脉相传数百年的传家宝;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藏品,与佩带者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
我感觉,钟表拍卖会是一个最生动、最互动、最激动的平台,在拍卖场中不仅呈现出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钟表,而且可以把它们拿出封闭的柜台,让参与者尽情地把玩欣赏,最终在拍卖的那一瞬间喊出各自的价码,即使竞价如火如荼,各方也不愿轻易罢手。5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钟表拍卖,确实续写了大陆地区钟表拍卖的历史,它使纯粹的购藏行为发生了变化。如果说爱好者是从消费观出发,将多余的钱用来拍卖心爱表款的话,那么此次的拍卖结果却告诉我们,一些人已经开始从投资观出发,只要有投资收益就不怕竞价,因为钟表是一种艺术品,这种内涵一直存在,如今被大陆的拍卖行演绎得淋漓尽致。
常伟,钟表评论家,率先提出“钟表是终极的收藏”的理念,将钟表文化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其撰文和著作涉猎甚广,包括钟表的历史、收藏、鉴赏、技术、产经等多个方面,为钟表文化领域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已出版《钟表收藏知识三十讲》、《中国与钟表》。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